February 21, 2014

Day

“Vocabs”, the Building Blocks 汉字 – 阅读 – 听说写译

“以读促说,以读促写” – 对菲华教学的一种构想 菲律宾华语教学的目标 菲律宾华文教学包含华语教学和文化教学两方面。因华语教学涵盖了读写听说译五技能,是文化教学的前提,在两者之间前者显然处于支配地位。落实好华语教学,文化教学才会有基础,反之,文化教学也无法开展。因此,菲律宾华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华语教学上。 菲律宾华语教学(菲华教)的目标是什么?这是探讨如何进行菲华教所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不首先回答这个问题,诸如教学理念,课程编排,教材选择,课件设计,教学技巧等等便无从谈起。 那么,菲华教的目标是什么呢?或者说,就华语而言,华校中学毕业生起码必须掌握哪些技能呢?对这个问题,包括菲华学界同仁、学生家长的华社人士从来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会听、说日常闽南话即可;有的认为必须会听、说普通话和闽南话日常用语;有的要求应达到能阅读通俗华文读物和会写通顺的应用文;还有人数较少的‘乐观派’建议必须全面掌握听说读写;而似在背水一战的众多‘悲观者’则认为能懂一点华人习俗,不至于成为‘番子憨’就可以了;等等。虽是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要求‘学而致用’。事实上,作为一门语言的华语,它的基本属性就是交际。运用华语进行口头和书面沟通是学习华语的第一要义,撇开这个功能,华语教学便失去其存在价值。 由此可见,菲华学界、菲华社在‘让教授华文课程的学校(华校)所有中学毕业生能够拥有以华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这一点上既一致又有分歧。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交际的不同要求。 而在‘如何达到菲华教的目标’这个问题上,分歧就更大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读促说,以读促写’ 作为一种构想在新华学院校内开始酝酿,直到两年前才以华语教学的一种模式较系统地被提出来。由此产生的教学理念也逐步被应用于课堂上;在实践中加以观察、纠正、补充、完善。 模式的基础:四个客观现实 ‘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是以‘说’和‘写’为目标、以‘读’为中介的华语教学模式。它是以‘四个现实’为基础,‘三个假设,两个摈弃’为依据,逐渐形成的一种构想。 半个世纪以来,伴随着菲律宾华侨社会逐步融合于菲律宾主流社会的进程,华侨、华裔观念上逐渐转变,遂形成了菲律宾华人民族,即菲华族。上世纪末菲华学界引发的一场变革,由华文教育演变成华文教学的巨变,就是华侨华文教育体系必然为菲律宾华文教学体系所取代的生动体现。 纵观菲华教过去四十年,有四个客观情况稳定地存在于本国华校及其学习者:一,绝大多数华族、非华族学习者来校之前不会说华语;二,华族、非华族学习者把华语当做一门外语来学;三,学校要求学习者掌握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四,学校一天开两个小时华语课。 前两种情况的出现是菲律宾华侨、华裔演化成华族,以及日见增多的非华族到华校上学必然形成的客观现象。菲华教二十年来的改革、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实施、华语教学是一门外语教学的定位,迎合了这个现实的需要。而后两种情况又决定了菲华教不同于一般的外语教学。主要是菲华教是在以进行华文教学为基本宗旨的学校进行的外语教学,华语教学事实上是华校存在的必备条件。华校的组织结构保证了菲华教运作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给华文教学具备了达到一定深度和高度的可能性。 ‘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模式(模式)就是在这‘四个现实’的基础上,试图理清读与听说写、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期完成华语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双重任务。 模式的依据:三个假设,两个摈弃 那么,既然说交际是菲华教学的目标,模式为什么还需要以‘读’作中介呢?似乎没有‘读’,华语教学的目标(交际)就达不到。要说明这一点,还得从‘三个假设,两个摈弃’谈起。模式的构想,是以‘三个假设,两个摈弃’为依据的。 假设一:课堂会话练习不等于有效交际。 假设二:只有在大量阅读华文读物的基础上,学习者才有可能拥有有效的口头和书面交际能力。 假设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者最终能够拥有独立阅读华文书刊的能力。 摈弃一:‘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观点。 摈弃二:‘读说同步’的会话教学程序。 学习者在课堂上的听说训练之所以不会自然转化为有效的交际是社会上华语语言环境薄弱使然。对学习者掌握交际技能而言,那种既不识汉字,又没有环境付诸实践的听说操练意义不大。(假设一)实际上,课堂上的任何一种外语的听说教学都是离不开文字和词义的,对于华语来说,哪怕是拼音、图画也好,但要求孩子仅靠记忆来吸收大量的听说练习材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由此,‘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个悖论。(摈弃一) ‘读说同步’是菲华教历来最通行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有六个环节:识字,知义,认读,复习,熟记,说话。对于以交际‘说’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法有‘重读轻说’之嫌,它往往会导致‘只读忘说’的结果,成了变相的读的训练,‘说’仅成了‘读’的一种附属。因此,‘读说同步’也与华语教学的目标相违背。(摈弃二) 假设二和假设三是‘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模式的支柱。它的核心是‘要透过培养学习者的阅读技能,来达到掌握交际技能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讲,听说写这交际三要素也只能随着阅读技能的提高而趋于成熟。因此,学习者的听说写三种技能的强弱是由他的阅读水平所决定的。他的阅读技能必然高于其他三种技能。概括地说,目标是听、说和写,但关键是读。 模式三步曲:汉字,阅读,交际 ‘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模式的核心构想认为,一,只有在学习者的阅读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他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交际。二,随着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交际水平也会跟着提高。三,学习者一旦达到能独立阅读华文书刊的水平,即使没有语言环境,他的交际能力不仅不会消失,而且还能保持甚至可以不断提高。‘要交际,先阅读’是这个模式的内核。 阅读是以文字为基础的。认识汉字,汉字的积累,汉字的应用,是提高华语阅读能力的前提。因此,‘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模式可以概括为:以汉字为基础,以阅读为中心,听说写围绕阅读展开。 其实,校园里、课堂内外能验证汉字和阅读在学习华语的关键作用的实例随手可拾。课堂里谁能对答如流,谁是一问三不知?(不是指死背答案)课堂外谁表达能力强,谁‘三语’(华英菲)糅杂?谁文能达意,谁不知其所云?谁HSK测试成绩高,谁成绩低?等等。难道这些都不与学习者汉字的掌握、阅读的理解水平密切相关吗?至于文化教学,就更不用操心了。扪心自问,我们对中国史地节庆风俗人情有多少是在课堂上学到的,又有多少是从独立阅读中了解的? 因此,阅读是说与写的本,阅读是学文化的源。没有阅读,交际就会是无本之木久而枯,文化就会是无源之水不长流。
Read More